一探究“镜”,畅通呼吸:深度解析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自:本站
发布时间:2023-04-04 本文来源: 新华医院
上月末,我们迎来了第181个国际医师节,但对于大部分医生而言,今年的国际医师节只是一个普通的周四。他们像往常一样出现在门诊,病房,手术室……有条不紊地做着手上的工作,短暂庆祝过后,他们又回到自己的岗位,这是千千万万医生们平凡的一天。
杨恂医生也是如此,她是川北医学院附属成都新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2016年加入新华医院以来,杨主任带领科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任务。
今天,我们想借此机会,和您一起去聆听杨主任的新华故事。
川北医学院附属成都新华医院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企划部丨
「执舟生死两岸的摆渡人」
初见杨主任,像是见到了邻家阿姨。她的面孔有些清瘦,淡淡的眉毛下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白大褂下是随身佩戴的听诊器和腕表。
她走路快而轻巧,行动相当敏捷,从业40余年来,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和时间赛跑,能快一点,能再快一点,或许就能从死神手里再抢下一个病人。
工作中的杨恂医生
8年前,刚到新华医院的第一个春节,杨主任接诊了一位呼吸疾病重症患者。病人已经连续高烧5天,送来医院时嘴唇发紫、呼吸困难、各个器官都有受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看不懂指标,只知道病情严重,看着家人难受的样子,心里非常焦急。
时间紧迫,杨医生和科室团队成员当即对病人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没有氧气病人很难受,现在我们考虑给她上呼吸机。”
这么短的时间就上呼吸机了?你这个医生说的能信吗?听到呼吸机,患者有些抵触,家属在旁边也担心得六神无主。
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质疑,杨主任耐心简洁地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解答,并通过对话对患者过往的病史和相应的病况进行了综合的掌握。
了解到患者担心呼吸机佩戴难受之后,杨主任温柔地劝慰道:“老姐姐,呼吸机刚戴上去有点难受,但你要好好配合我们,相信我们医生的专业,一小会你就不难受了,就好喽”。
在耐心的劝导和沟通下,患者和家属最终选择配合治疗,经过了高强度的救治工作,病人的呼吸逐渐恢复稳定,病情得到了控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剪影
杨主任悬着的心没有放下。大年初一早上,她提前结束假期,回到岗位进行巡视查房;为了保证能够给患者最及时的帮助,春节期间每天也都会通过电话,向患者家属询问病情的变化,与当值人员保持信息同步,以便及时调整最佳的治疗方案。
直到患者临出院的前两天,看到杨主任来查房,病人的家属也不禁激动地说道:“杨主任来了,我们的救命恩人来了。”
医生是人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在生死两岸间执舟的摆渡人。面对每一次托付和信任,杨医生给出的答案是「真诚」:
“患者和医生不是对立的,只要真心为患者考虑,他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当医生和患者、患者家属拧成一条绳,才能一起去面对我们共同的敌人。”
患者家属赠送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感谢信
「回不了家的妈妈们」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了三年,杨主任带领整个科室在最惊心动魄的战场和病毒斗了三年。在谈到那段艰难到无法描述的日子,她哽咽着夸赞所有医务人员:
“他们是一群很可爱的人,是经受过挑战和考验、涅槃重生、破茧成蝶的战士。”
疫情之下的新华剪影
去年疫情放开后,突增的感染人数和恒定的医生人数匹配失衡,每天的患者人数爆满,拥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医院走廊、大厅、过道,能加床的地方都铺满了。
对病人来说,进了医院有一张床,就如同进了保险箱。
那段时间,许多医务人员和他们的家人都被感染了,每天医务人员忙得回不了家,家里的孩子哭着闹着要找妈妈。可没有办法,疫情来袭每天病人多得如山似海,写不完的病历和报告、看不完的病人,整个科室都被按下了倍速键。
可是就算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没有人退下阵来,也没有人愿意退下阵来:
主任,我还能坚持,不用请假!
主任,我感觉比昨天好多了,让我负责更多工作吧!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日常
每天高负荷的工作运转,将整个新华医院紧紧凝结在了一起。院领导和杨主任为代表的牵头人,带领着医务人员冲在一线;医院大后方的阵地,许多新华人在不停地奔走支援——想方设法地购买更多的呼吸机,把资源有效地用到更紧急的病人身上;医院的保安大哥充当起输送员,为拥挤的病房里不断运来一罐又一罐的氧气。
“我们的医护人员去查房,问病人感觉怎么样,但我们自己发出的声音都是嘶哑的。病人咳,医生也咳,但我们还是硬着头皮,一个顶着一个上。只有我们扛下来了,更多患者才能平安健康。”
全院一盘棋,全院一条心,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新华人在用自己的力量,给予病患最大程度、最有力的救治措施,回想起那段时间,杨主任忍不住眼眶泛红:“在这场大考里,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位新华人都值得赞扬和尊敬!”
疫情之下的新华人
「展望未来,呼吸人未来可期」
对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来说,新冠留下的不只是一场梦魇,更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累积,除了需要收拾战场,更需要去研究、消化、复盘它,以便提前做好准备,为未知的未来蓄力。
作为科室领头人,杨主任希望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能带领团队得到长足的、持续性的进步。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常除了组织团队到社区免费义诊、授业讲课,医院也会不定期派遣能力优秀的医生去外地学习深造,发展亚专业技能。
“一个学科的发展,在于计划的深度以及医生的高度”,这意味着呼吸涉及多个专业的技能掌握和融合,将会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医生们付出更多,才能保证病人救治的目标实现。
现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依然忙碌,但当甲流等其他呼吸疾病来袭时,每一位新华人内心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去面对。
未来,新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室,将继续脚踏实地,以提升整体救治水平,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目标,完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捆绑系统化的建设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定地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这条路或许还很长很远,但杨主任和科室团队成员,会一直一直坚定地朝着目标走下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墙上的合影
川北医学院附属成都新华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科室介绍<<
[科室概况]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由原成都新华医院呼吸内科经几代呼吸人的努力而来,是医院的重点学科。共有二个病区,120张床位。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设备先进而全面,几乎能覆盖呼吸与危重症的所有病种,秉承病患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学科。
科室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医疗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服务品质上乘”的医疗团队。
[科室理念]
救治、改进、追求
救治病患,改进服务与技术,追求更优的境界
[科室诊疗特色]
科室设有RICU及普通病房,呼吸内镜及介入中心,肺功能室包括FeNO检查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及近20台各种型号的无创呼吸机,是药物临床试验科室,对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间质性疾病、肺血管性疾病诊治准确及时,对呼吸衰竭及危急重症抢救支持有力,对咯血、空洞、肺结节诊断思路清晰,对肺部恶性肿瘤能规范及时镜下处理,更会尊重患方意愿选择诊治方式。
[专家介绍]
杨恂
职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毕业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原三甲教学医院呼吸科兼大内科主任,省市卫生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省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医师呼吸专委会、老年专委会、循证医院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运动康复分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四川COPD联盟委员、四川省女医师协会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促进委员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过敏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擅长:把握大局,对呼吸系统的重、危、疑难杂症有统筹诊治的思路,对学科发展有设想及落实,着重于重症肺炎的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呼吸危重症的救治,咯血、肺空洞、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的诊治。
朱玉
职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中共党员,是医院中青年医疗骨干,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曾多次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呼吸病学及支气管镜下诊疗、肺癌规范化诊疗。
任四川省女医师协会委员、成都医学会呼吸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抗癌协会呼吸肺癌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成都市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专委会委员、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呼吸专委会委员、成都市成华区老年病质控专家。
专业擅长:呼吸系统重危疾病(呼吸衰竭、ARDS、重症哮喘、重症肺炎、大咯血、张力性气胸等)、疑难疾病及肺部结节肿块的诊治。尤其在经CT/超声引导下的肺结节的精准穿刺及胸膜活检术方面功底扎实而且损伤小,获得病理组织的机率高,可缩短确诊时间。气管镜诊治技术操作娴熟。
潘敏
职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毕业于四川大学,从事呼吸内科工作25年余,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成都呼吸专科分会气道炎症组委员、高新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成华区老年病质控中心专家等。
专业擅长:精通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呼吸急危重症诊治,如:肺恶性肿瘤、肺结节、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纤维化、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掌握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等,对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支气管镜下治疗技术经验丰厚,技能扎实。
田维英
职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医疗组长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共党员,曾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ICU进修学习。2016年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5C资质,2018年成华区英才计划人选。从事临床医学及重症医学工作1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过硬的专业能力。曾发表医学专业论文数篇,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呼吸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会员。
专业擅长:慢性阻塞性肺、急慢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ARDS的抢救及治疗及各类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深静脉置管、胸膜活检、经皮肺穿,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等技术,经验丰厚,技能扎实。
兰美锋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呼吸病学及支气管镜师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广州医科大学全国呼吸病研究所呼吸内镜专培毕业的优秀气管镜诊治师,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
专业擅长:胸腔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支气管镜等,对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支气管镜下诊治技术娴熟,氩气刀、冷冻治疗、支架安置、镜下止血及活检等技能扎实。
彭雪梅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成都医学院,呼吸病学及支气管镜师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医学师出四川省肿瘤医院。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9余年,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急慢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OSAHS、ARDS的抢救及治疗及各类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曾发表医学专业论文数篇。
专业擅长:胸腔穿刺、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支气管镜等,对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睡眠监测仪、支气管镜下治疗技术经验丰厚,技能扎实。